一、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变革管理的理念与方式
现阶段高校校办企业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的纽带,一方面克服了其他中小型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实现产业化,将知识更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为高校办学经费的筹集起到一定作用,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的范围扩大,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中也逐步显现出许多问题,如部分高校不顾自身专业特色盲目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行政化,其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差甚远等,导致盈利能力不足,甚至持续亏损,成为高校的一个负担。因此,如何做到企业的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是一个很容易被高校管理人员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
针对我校校办产业管理现状,在组建资产公司和改革现有校办产业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
企业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还应该将眼光拓宽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同时,社会环境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应将战略重点从仅仅关注生产者剩余最大化,到同时兼顾消费者剩余,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校办企业与其他公司制企业的不同仅在于国有事业单位出资和高校背景,它同样需要首先服务于客户,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并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盈利和发展的目的。校办企业应该将树立客户服务观念和树立员工服务观念有机的统一起来,对外做到让客户满意,对内保障员工各项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高校校办企业作为科技企业领域的一支新军,应格外重视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各项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创新理念、企业品牌及形象等。当前,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再体现在有形资产的数量及质量上了,而是取决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上。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的不断增长,对该类资产的有效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了。校办企业首先要在理念上具备保护知识资产的意识,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拥有的无形资产来保护企业的权益;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知识资产的创新、引进、管理、保护、应用等的工作;对转化价值大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入账,更全面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该类资产的转让和交易,发挥其最大功效。
3.重视企业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型
传统校办企业的管理层受高校的行政影响较大,常常陷入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中去,管的很严但领导不足,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反应迟钝,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决策从企业到学校领导层层审批,致使错过很多市场时机。因此,现在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对科技企业而言,管理决策的效率与科技创新的效率同等重要,校办企业在规模逐渐扩大后,决策的金字塔结构必须进行压缩,提高管理幅度并减少层数以提高效率;这种转变也决定了企业的领导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让企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未来的领导应当是集体团队式领导,集中公众智慧和统一公众行为的领导,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勇于接受改变和发挥示范作用。
4.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园文化,具有高校背景的校办企业其成功的关键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机器大工业时代显著不同的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不仅仅是“经济人”,而是具有更多精神层面诉求的“文化人”,因此,塑造企业文化对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十分重要。企业文化是受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道德等的总和,是一套全面的文化体系。高校企业要充分依托高校背景上既有的文化根基,加以发挥和充实,以著名教授学者的人格魅力为表率,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高校科技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让每个员工能够感觉到自身价值对于公司价值的重要性,使公司的各个部门、部门的各个成员都有归属感,具有很高的团队意识,能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经营哲学上讲求经济效益,诚信为本,情义至上,价值观念明确创新为企业之基,企业道德上讲求产品过硬,精益求精,企业制度上既约束员工行为又保障员工权利,企业形象上充满朝气活力等。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上,一定要重视领导的表率作用,所谓上行下效,一个能言行上切实履行企业文化的领导者,将为员工树立一个榜样和标杆,使得企业文化能够更有效的得到贯彻,避免企业文化表象化和口号化。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校办企业发挥着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转化的效率和效果,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丰富程度,因此,高校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建设。科技创新是校办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创新有赖于知识的获取和吸收,因此在公司内部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增加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尊重员工个性的发挥,调动员工个人的潜力和积极性,才能使企业保持活力。同时,在校办企业的管理中要注重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中重要的一环,要将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方面、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从事不同岗位的人员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保证公司的协同力与凝聚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绩效。
二、高校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社会化与市场化
我国的高校校办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科技的转化,为高校筹措了办学资金等,高校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将继续存在。但是客观的看,这并不表示在将来高校企业会一直以目前的方式存在下去。高校校办企业是中国的独创,但教学和科研才是高校的基本使命,过多的涉足商业性生产活动,会占用高校固定资产、资金、人力等本应服务于公共教育事业的资源,随着大众维护自己权利的观念逐渐增强和对教育资金流向监督的逐渐透明化趋势,民众会越来越不满高校过多的涉足商业领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高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高校校办企业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高校通过兴办自己的企业直接实现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是符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的逐渐畅通,未来高校科技转化并不需要高校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兴办企业才能实现。同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高,教育成本分摊、捐资助学、科研成果有偿转让、社会办学渠道也开始发挥作用,高校办学资金逐渐充裕,其利用兴办校办企业筹措办学资金的动力将逐渐减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科技企业,也会通过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校办企业在未来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权多元化发展,高校校办企业在未来必然会演变为社会企业。
2.高校校办企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
我国才开始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决定了高校校办企业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需要一个过渡阶段。首先,现阶段科研成果有偿转让渠道仍然不够畅通,科技企业的需求和高校的科研产出无法有效对接,在企业急需科技创新的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却相当低;其次,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是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将全部科研的重担一下都压在这些企业身上,明显不是最优选择。因此,现在应该改变的是高校独资建立企业的情况,改变股权结构,引入其他资本参与企业经营,形成产权多元化的科技企业,高校应在引入有力经营者后,逐渐转让股份,直至完全退出,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时高校将改变自己的定位,将重点落在科技成果转让、为社会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上。
3.逐步建立高校投资撤出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高校校办企业在建立、成长阶段,高校利用已有办学资源,在场地提供、人员付出、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这些都是国有资产,在高校逐步转让校办企业股份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这部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导致国有资产外流或者让校企改革变成贱卖国有资产的手段。在高校校办企业转变为社会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按程序报批,精心谋略,逐步建立高校投资的撤出机制。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争取通过企业上市后,高校在市场价格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股权交易转让股份;对于无法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可以评估企业价值后在联交所进行竞价转让。同时,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也鼓励员工持股,企业原有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可继续持有公司部分股份。
总之,高校转让校企股权,要在建立完善的撤出机制后进行,在保证合法、公平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